印发《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等四个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惠府办〔2008〕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试行)》、《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受理投诉办法(试行)》和《惠州市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办法(试行)》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监察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确保惠州区域内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稳定运行,建立健全行政行为监督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好行政审批行为的电子监察工作,推进行政机关勤政廉政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从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以下简称电子监察系统),是指监察机关运用网络技术,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透明、高效便捷、勤政廉政、投诉处理等工作督查督办的应用系统。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定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及其依法委托实施行政审批的其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审批的组织。
第四条 设立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会议由市监察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信息产业局、财政局、法制局、保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协调推进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效能室。
市监察局负责本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区监察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市发展改革局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做好行政审批流程的梳理、规范,提出纳入市级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工作意见;会同市信息产业局做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会同市法制局负责对市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核和规范。
市信息产业局要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纳入电子政务规划,负责有关技术实施工作,指导电子监察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其他行政机关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相关工作。
第五条 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应当遵循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公平公正、分工协作、及时便民和保障安全的原则。
涉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事项涉密内容,或经批准可免于上网公开的其他行政审批信息,不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范围。
第六条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应当确定本机关处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事务的机构,负责本级政府及部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一)负责制定系统的整体管理发展规划与组织安全运行。
(二)负责行政审批实施机关的业务协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处理投诉,反馈及督查督办,组织满意度调查和绩效测评,并根据各类监察督办结果提供测评报告。
(三)负责对软硬件系统的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对软件子系统及监控子系统的日常值机检查等工作。
(四)负责备案因法律、法规实施或修订引起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并及时相应调整电子监察系统。
(五)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市、县(区)监察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对行政审批事项需要监察督办的,必须由有关负责人向本级政府监察部门分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领导书面申报,经核准后,按照“分级负责、分工归口”的处理原则,由监察部门的相关业务处室或责任单位处理,监察督办结果报经原核准领导同意后方可在内网网站公开。
第九条 市、县(区)政府所属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区)政府负责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的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或者主管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建立独立的电子监察物理网络;
(二)不遵守广东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电子监察技术标准要求;
(三)应当公开的行政审批信息,不上网公开或者上网公开不及时;
(四)不允许上网公开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信息,擅自向社会公开;
(五)不遵守电子监察安全保障技术要求和工作规范;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对前款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各县、区政府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适用于本级政府的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监控作用,加强对本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具有法定行政审批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审批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简称电子监察系统,下同)建立预警纠错机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第四条 对行政审批实行预警纠错,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电子监察系统实施预警纠错,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期限到期前一天发出提示信号;
(二)对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
第六条 黄色或者红色纠错指示信号适用下列情形:
(一)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性质轻微的,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
(二)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改正错误的,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
(三)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性质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
第七条 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应当追究行政审批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章 纠错范围
第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三)初审机关不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上级行政机关的;
(四)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五)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全部内容的;
(六)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理由的;
(七)不向申请人提供按规定应当采用的行政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的;
(八)不在电子监察系统依法公开行政审批结果的;
(九)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不向申请人颁发合法、有效行政审批证件的;
(十)对于检举违法从事行政审批事项活动的投诉举报,不及时进行核实、处理的;
(十一)对转出的行政审批投诉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的;
(十二)漏报、瞒报、错报或者不实时报送行政审批数据的;
(十三)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性质轻微的。
上述款项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纠错工作。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审批或者继续实施政府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审批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审批的;
(四)对依法应当根据听证结果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但又不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五)根据法律规定应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但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六)根据法律规定应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但未经检验、检测、检疫,或者不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七)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审批的;
(八)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者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的;
(九)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改正错误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性质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章 责任划分
第十条 在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承办人未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承办人在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后,不依照审核、批准意见实施行政审批行为,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二条 承办人提出的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三条 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四条 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五条 集体研究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决策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持错误意见的人负重要领导责任,持正确意见的人不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受委托实施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行为,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委托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负重要领导责任;受委托方不按委托方的要求,错误实施行政审批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的行政审批义务,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按层级分工情况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行为,被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按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审批行为,被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合并使用第十八条所列追究方式。
第二十条 被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对负直接责任的人员,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的人员,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行政处理。
第二十一条 被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对负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依纪分别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二条 同一行政审批事项一年内被发出黄色纠错指示信号两次以上的,按被发出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情形处理。
不配合或者阻扰对其错误行为进行调查,或者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从重处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审批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或者积极配合组织调查,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被审批人弄虚作假,致使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存在冲突,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实施行政审批的;
(三)出现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错误情形发生的。
第二十五条 违法实施行政审批,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第二十六条 违反纪律和违法实施行政审批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作出的行政处理不服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追究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应当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处理决定应当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追究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批准人,一般指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及其副职人员;审核人,一般指行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及其副职人员;承办人,一般指具体承办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人员。但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具体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本办法所称期限规定,遇法定节假日时顺延。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其他审批的预警纠错,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受理投诉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市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审批网上投诉处理工作,保证行政审批投诉得到及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站对市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提起的投诉,适用本办法。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其他途径提起的投诉,依照信访举报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 处理行政审批投诉,坚持事实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处理行政审批投诉,实行统一接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
第五条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站接收的行政审批投诉,由惠州市监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处理工作。
第六条 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站受理下列行政审批投诉:
(一)拒绝、推诿、不完全履行法定的行政审批职责的;
(二)无合法依据以及违反法定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实施行政审批的;
(三)不履行法定的公开和告知义务,损害行政审批申请人知情权的;
(四)擅自收费或者不按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实施监督检查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六)服务态度恶劣,故意刁难行政审批申请人的;
(七)违法违规实施行政审批,给行政审批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的;
(八)其他违法违规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
第七条 涉及重要、复杂问题的投诉,由市监察局直接办理;一般性的投诉,转由主管行政机关办理。
第八条 行政审批投诉的办理方式,由负责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工作部门提出拟办意见,报市监察局审定。
第九条 转由主管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审批投诉,市监察局要求报送办理结果的,主管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报市监察局。
第十条 转办投诉件,附《行政审批投诉转办函》。需要报送办理结果的,转办函应当注明办理的期限,并移送投诉材料复印件。
不宜转原件或复印件的,摘转投诉主要内容。
第十一条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投诉反映的问题不属实或者投诉反映的问题已作出处理并整改的,可以终结调查。
第十二条 根据调查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监察局视情况作出处理:
(一)对有违反行政纪律事实,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人员,依法予以立案调查;
(二)对有行政过错行为的人员,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三)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责令改正;
(四)存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原因,被投诉单位无法单独解决的,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投诉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理期限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市监察局要求报送结果的,应当书面向市监察局说明延长办理期限的理由。
第十四条 署名投诉并留有联系方式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十五条 投诉办结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 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站接收的不涉及行政审批问题的投诉,由负责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日常工作的机构转信访机构处理。
第十七条 向监察机关投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监察机关对投诉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投诉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核查投诉情况时不得暴露投诉人身份。
第十八条 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并为国家、集体挽回或减少损失的,按照省纪委《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暂行办法》(粤纪发〔1995〕19号)有关规定,对投诉人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惠州市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利用本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本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绩效,发现和纠正问题,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结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是指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对行政审批实施的情况进行实时、全程和自动监控,并依据监控的结果,做出行政效能监察决定,提出行政效能监察建议或告诫的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定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及其依法委托实施行政审批的其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
第四条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依法行政;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三)公开公平,透明规范,便民高效;
(四)行政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五)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六)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七)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第五条 开展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工作,应当加强与其它行政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第六条 建立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结果定期公布制度。绩效测评情况通过适当形式每月公布一次。
第二章 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职责
第七条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职责由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办公室履行。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主要职责:
(一)监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的行政效能和廉洁的情况;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反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影响行政效能和违反行政纪律的投诉;
(三)检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情况;
(四)调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影响行政效能和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五)总结、宣传和推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活动中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经验。
第三章 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内容
第八条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政务公开。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和形式,将应公开的内容真实、准确地公开。
(二)依法行政。
1.流程规范。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是否按规定的依据、步骤、条件、数量及方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作出行政审批决定。
2.期限合法。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按法定的期限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3.收费合法。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实施收费。
4.监督检查。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职责的情况。
5.法律责任。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审批应承担的责任。
(三)廉洁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廉洁情况。
(四)群众评价。
1.满意度。指行政审批的申请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满意程度。
2.服务态度。指行政审批的申请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的评价。
第四章 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方式
第九条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实行量化测评,采用扣分制、评分制和加分制,每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量化测评。
第十条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的方式:
(一)通过系统实时采集行政审批的相关审批数据、过程以及现场监控数据,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控。
(二)通过系统实时采集到的信息,对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投诉及时作出处理。
(三)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进行满意度调查。
(四)通过采用不定期、事前不通知的形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 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反映其对行政审批绩效情况的意见和发表建议。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在监控、检查或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行政纪律行为的,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违纪行为,并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对行政审批效能监察决定的执行情况和行政审批行政效能监察建议的采纳情况,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进行跟踪监督。
第十四条 对不配合和阻挠开展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工作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责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正,或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开展电子监察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其他非行政审批事项的绩效测评方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各县、区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细则
2.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满意度调查表
3.行政效能监察建议书
4.行政交通监察告诫书
附件1-1
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细则(部门)
内 容
量化测评要求与标准
扣分标准及理由
被扣分数
政务公开
(10分)
1.在办公场所、部门网站公示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办事地点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等内容
违反一次扣5分
2.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
违反一次扣5分
3.行政审批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的应当在办公场所、部门网站及行政审批网上公开
违反一次扣5分
4.在办公场所、部门网站告知行政审批申请人享有救济权(陈述权和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行政赔偿权)
违反一次扣2分
5.审查行政审批申请发现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享有陈述和申辩权
违反一次扣2分
6.依法应当听证、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违反一次扣5分
7.依法应当听证,需要听证的涉及申请人及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审批事项,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并按期组织听证
违反一次扣5分
8.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违反一次扣2分
9.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费的,应当在办公场所、部门网站公布法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违反一次扣2分
10.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应当提供公众查阅
违反一次扣1分
11.行政审批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予以公布
违反一次扣5分
12.行政机关应当公示行政审批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
违反一次扣5分
依法
行政
(70分)
流程
规范
1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审批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
违反一次扣3分
14.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违反一次扣3分
15.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违反一次扣3分
16.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违反一次扣5分
17.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审批申请
违反一次扣5分
18.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审批申请,应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违反一次扣5分
19.应当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
违反一次扣5分
20.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违反一次扣3分
21.依法应当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审批,下级机关应在法定期限内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并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违反一次扣5分
22.依法应当听证、需要听证的应按期按程序组织听证,并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审批决定
违反一次扣10分
期限
合法
23.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审批决定
违反一次扣5分
24.依照公示的期限作出行政审批的决定
违反一次扣5分
25.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违反一次扣5分
26.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
违反一次扣5分
27.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违反一次扣5分
28.准予行政审批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审批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违反一次扣5分
依法
行政
(70分)
收费
合法
29.无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收费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违反一次扣10分
30.无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收费的,行政机关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违反一次扣10分
31.行政机关提供行政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违反一次扣10分
32.举行听证不得向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收取费用
违反一次扣10分
33.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的,应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违反一次扣10分
监督
检查
34.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申请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与申请人串通损害他人或者公共利益
违反一次扣5分
35.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依据职权撤销以下行政审批: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
一次扣50分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
一次扣50分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审批
一次扣50分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审批
一次扣50分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审批的其他情形
一次扣50分
36.行政机关应依法办理以下情形的行政审批注销手续:
(1)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违反一次扣5分
(2)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终止的
违反一次扣5分
(3)行政审批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审批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违反一次扣5分
37.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实、处理违法从事行政审批的投诉、举报
违反一次扣5分
38.行政机关对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要求答复的行政审批投诉、举报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报送办理结果
违反一次扣5分
39.行政机关不得漏报或者不实时报送行政审批数据
违反一次扣5分
40.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的检查情况
不良情况一次扣5分
依法
行政
(70分)
法律
责任
41.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审批的
每次扣50分
42.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审批或者继续实施市政府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
每次扣50分
43.无法定依据擅自取消或者停止实施法定行政审批项目的
每次扣50分
44.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30分
45.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10分
46.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10分
47.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而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10分
48.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10分
49.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10分
50.办理行政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每次扣10分
51.行政机关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审批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被责令改正
每次扣50分
52.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审批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
每次扣10分
53.行政机关对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事项而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以及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被责令改正的
每次扣10分
54.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每次扣50分
55.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不当引起行政复议并发生审批结果变更的
每次扣50分
5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导致行政诉讼并败诉的
每次扣50分
廉洁行政
(10分)
57.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的
每次扣10分
58.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每次扣10分
59.出现擅自收费或者不按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每次扣10分
60.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行政审批所收取费用的
每次扣10分
61.出现其他不廉洁行为的
每次扣10分
群众评价
(10分)
满意
调查
62.出现有效投诉、有效举报的
每次扣5分
63.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不满意或很差
不满意每次扣5分,很差每次扣10分
服务
态度
64.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礼貌得体,挂牌上岗,标识明确
违反一次扣3分
65.行为规范,服务热情,言辞适当,接听电话及接待申请人员用语规范
违反一次扣3分
66.解答问题耐心细致,态度明朗,观点明确
违反一次扣3分
67.服务态度端正,不与申请人发生争执
违反一次扣5分
68.工作时间擅离工作岗位达20分钟以上
一次扣3分
69.公布的咨询与投诉电话在工作时间无人接听
一次扣3分
70.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内容无关的其他活动
一次扣3分
附件1-2
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细则(工作人员)
内 容
量化测评要求与标准
扣分标准及理由
被扣分数
政务公开
(8分)
1.行政审批决定与否应书面说明理由
违反一次扣3分
2.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应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违反一次扣5分
依法
行政
(70分)
流程
规范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审批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违反一次扣3分
4.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违反一次扣3分
5.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违反一次扣3分
6.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违反一次扣5分
7.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审批申请
违反一次扣5分
8.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审批申请,应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违反一次扣5分
9.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
一次扣5分
期限
合法
10.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审批决定
违反一次扣5分
11.依照规定期限作出行政审批的决定
违反一次扣5分
1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就当场或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告知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违反一次扣5分
13.举行听证的七个工作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违反一次扣5分
14.准予行政审批的决定,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审批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违反一次扣3分
依法
行政
(70分)
监督
检查
15.实施监督检查不妨碍申请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与申请人串通损害他人或者公共利益
违反一次扣3分
16.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应可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职权撤消以下行政审批: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
一次扣50分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的
一次扣50分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审批的
一次扣50分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审批
一次扣50分
(5)出现依法可以撤销行政审批的其他情形
一次扣50分
17.行政机关应依法办理以下情形的行政审批注销手续:
(1)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违反一次扣5分
(2)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终止的
违反一次扣5分
(3)行政审批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审批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违反一次扣5分
18.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实、处理违法从事行政审批事项活动的投诉、举报
违反一次扣5分
19.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要求答复的行政审批投诉、举报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报送办理结果
违反一次扣5分
20.不得漏报或者不实时报送行政审批数据
违反一次扣5分
21.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的检查情况
不良情况一次扣5分
法律
责任
22、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审批的
一次扣50分
23.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审批或者继续实施市政府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
一次扣50分
24.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25.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26.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而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27.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依法
行政
(70分)
法律
责任
28.办理行政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一次扣10分
29.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审批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50分
30.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审批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31.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以及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而被责令改正的
一次扣10分
32.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一次扣50分
33.实施行政审批不当引起行政复议并发生审批结果变更的
一次扣30分
34.实施行政审批引起行政诉讼并发生诉讼结果败诉的
一次扣50分
廉洁行政
(10分)
35.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的
一次扣10分
36.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一次扣10分
37.擅自收费或者不按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而被责令退还或受到行政处分的
一次扣10分
38.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行政审批所收取费用的
一次扣10分
39.出现其他不廉洁行为的
一次扣10分
群众评价
(12分)
满意
调查
40.出现有效投诉、有效举报的
一次扣5分
41.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不满意或很差的
不满意一次扣5分,很差一次扣10分
服务
态度
42.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礼貌得体,挂牌上岗,标识明确
违反一次扣3分
43.行为规范,服务热情,言辞适度,接听电话及接待申请人员用语规范
违反一次扣3分
44.解答问题耐心细致,态度明朗,观点明确
违反一次扣3分
45.服务态度端正,不与申请人发生争执
违反一次扣5分
46.工作时间擅离工作岗位达20分钟以上的
一次扣3分
47.公布的咨询与投诉电话无人接听的
一次扣3分
48.工作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内容无关的其他活动
违反一次扣3分
有关事项说明:
一、测评方法
(一)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按月进行,半年、年度的总分取月平均值。
(二)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采取评分、扣分和加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流程规范、期限合法、收费合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廉洁行政采取扣分制。群众评价(服务态度、满意调查)采取评分与扣分相结合。期限合法采取扣分与加分相结合。
(三)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采用100分基准分制。部门的具体分值为:政务公开占10%,依法行政占70%,廉洁行政占10%,群众评价占10%。
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值为:政务公开占8%,依法行政占70%,廉洁行政占10%,群众评价占12%
部门和工作人员每部分最低得分为0分。
(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出现《惠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规定的情形之一被发出黄色或红色纠错指示信号的,分别扣5分和15分。
(五)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涉及行政审批问题被投诉的,经查实,情节轻微没有受到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根据问题的性质,按量化打分细则相关内容进行扣分。
(六)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涉及行政审批问题被投诉的,经查实,行为构成行政过错需要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受到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在年度总分中一次性依次扣除10、15、20、30、40、50分。
(七)行政机关在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定期限内提前办结的予以加分。在当月业务总数上,提前办结业务量占单位办结业务总数的比例达到10%的加1分,在此基础上每提高10%加1分。
行政机关向社会公开承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予以加分。向社会公开承诺缩短单位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法定期限并且承诺期限缩短30%以上的加3分,在此基础上每提高10%加1分;但未能履行承诺的,按超期限处理。
(八)同时涉及两个部分以上量化测评内容的,应同时扣减相关部分量化测评分数。上述所有扣分及加分均同时计入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得分内。
(九)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数据报送不完整等情况扣分的,扣分标准按单位行政审批业务办结总量的比例计算,每1%扣1分,最高扣5分。
二、组织实施
(一)行政机关的测评工作由市监察局组织实施,工作人员的测评工作由所在单位组织实施。
(二)市监察局应当收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自动传送的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信息作为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的依据。
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收集行政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的结果,以及其他责任追究机构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结果,作为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的依据。
市监察局还可以采取民主测评、组织检查等方式量化被测评对象的工作效能,并将结果作为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的依据。
(三)市监察局应当定期将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结果发布到大众传播媒介、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市领导办公决策信息服务系统。
(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量化测评得分按以下公式确定:
部门量化测评得分=〔 政务公开情况+依法行政(流程规范情况+期限合法情况+收费合理情况 +监督检查情况+法律责任情况)+廉洁行政情况+群众评价(满意调查情况+服务态度情况)+奖励分〕×折合系数;
工作人员量化测评得分=〔 政务公开情况+依法行政(流程规范情况+期限合法情况+收费合理情况 +监督检查情况+法律责任情况)+廉洁行政情况+群众评价(满意调查情况+服务态度情况)+奖励分〕×折合系数。
奖励分 = 奖励基数 * 奖励比重
各单位采用相同的奖励基数3
奖励比重 =
(A类事项提前办结工作日 / A类事项法定期限) × (A类事项业务数量 / 业务总量) +
(B类事项提前办结工作日 / B类事项法定期限) ×(B类事项业务数量 / 业务总量) +
(C类事项提前办结工作日 / C类事项法定期限) × (C类事项业务数量 / 业务总量) +
…… +
(N类事项提前办结工作日 / N类事项法定期限) × (N类事项业务数量 / 业务总量)
“N类事项”是指同一审批事项且提前办结工作日相同的业务。
“N类事项业务数量”是指同一审批事项且提前办结工作日相同的业务数量。
“业务总量”是指本部门不含法定期限为1个工作日、法定期限超过20个工作日、补交告知、特别程序、无效数据等情况的当月业务总量。
例如,某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如下:
行政审批事项名称
法定期限
事项1
10
事项2
15
事项3
4
某月,该单位办理的业务量如下:
行政审批事项名称
该事项的业务量
事项1
40
事项2
10
事项3
30
该单位当月办理的具体情况如下:
行政审批
事项名称
按提前办结
工作日分类
提前办结
工作日
数量
事项1
A类事项
8
12
B类事项
7
13
C类事项
6
15
事项2
D类事项
12
7
E类事项
10
3
事项3
F类事项
3
17
G类事项
2
7
根据以上情况,代入公式计算:
业务总量 = 40 + 10 + 30 = 80
行政审批
事项名称
按提前办
结工作日
分类
公式子项:
(该类事项提前办结工作日 / 该类事项法定期限) × (该类事项业务数量 / 业务总量)
结果
(%)
事项1
A类事项
(8 / 10) × (12 / 80)
12%
B类事项
(7 / 10) × (13 / 80)
11.38%
C类事项
(6 / 10) × (15 / 80)
11.25%
事项2
D类事项
(12 / 15) × (7 / 80)
7%
E类事项
(10 / 15) ×(3 / 80)
2.5%
事项3
F类事项
(3 / 4) × (17/ 80)
15.94%
G类事项
(2 / 4) × (7 / 80)
4.38%
奖励比重 = 12% + 11.38% + 11.25% + 7% + 2.5% + 15.94% + 4.38% = 64.45%
折合系数
各部门的最终得分是由部门的“基本得分”乘“折合系数”得出,“折合系数”的计算方法与该部门的业务量占当月业务总量的比例相关,其规则如下:
1.占当月业务总量0.5%以下的系数为1.0;
2.占当月业务总量0.5%-1%的系数为1.01;
3.占当月业务总量1%-5%的系数为1.02;
4.占当月业务总量5%-10%的系数为1.03;
5.占当月业务总量10%-15%的系数为1.04;
6.占当月业务总量15%-20%的系数为1.05;
7.占当月业务总量20%以上的系数为1.06。
三、量化测评等级的确定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审批绩效量化测评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其中,得分96以上为优秀,81-95为合格, 71-80为基本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量化测评结果的运用
(一)对量化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和定期绩效量化测评基本合格、不合格的部门由惠州市监察局分别发出《行政效能监察建议书》和《行政效能监察告诫书》。
(二)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绩效量化测评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附件2
行政审批绩效测评电子监察满意度调查表
编号
题 目
1
你对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2
你对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3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4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服务技能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5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6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7
你对行政审批发部受理人员的办事效率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8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文明仪表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9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10
你对行政审批受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是否满意
A、满意(10分)B、基本满意(7分) C、不满意(4分) D、很差(0分)
附件3
惠 州 市 监 察 局
行政效能建议书
〔2008〕市效建第X号
关于提高XXXX行政效能的建议
XXXX:
第一部分:导语。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原因。
第三部分:建议内容。
第四部分:结束语。
(附注)
惠州市监察局(印章)
XXXX年XX月XX日
主题词:XX XX XX
抄送:XXXXX
惠州市监察局办公室 XXXX年XX月XX日印发
附件4
惠 州 市 监 察 局
行政效能告诫书
〔2008〕市监效告第X号
关于XXXXX的告诫
XXXX:
第一部分:导语。
第二部分:投诉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调查了解后认定的事实和发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告诫内容。
第五部分:结束语。
(附注)
惠州市监察局(印章)
XXXX年XX月XX日